【台北場】專家對談—如何讓孩子喜歡上學

【台北場】專家對談—如何讓孩子喜歡上學

公視邀請徐永康老師(左)、胡敏華老師(右)進行專家座談。攝影/陳希倫

    文字摘要:公視兒少教育資源網
    發布時間:2022-10-06

    2022年8月13日,公共電視舉辦「打造有機的生命教室」教師座談會,本次座談會特別邀請:實驗教育推動中心執行長—徐永康老師,及生命教育發展中心召集人—胡敏華老師,透過互動式對談,一起思索「如何讓孩子喜歡上學?」。本文為對談精華整理。

    ----------------------------------------------------------------------------------------------------------------------------------

為什麼孩子不喜歡上學

敏華老師:永康老師,為什麼現今的孩子不喜歡上學呢?

永康老師:回到年幼時期,毫無疑問小孩喜歡學習,出生後孩子們不只對世界充滿好奇,當他有能力時,更會想對外面的世界進行互動與探險。換句話說,學習的本質便是:讓自己有能力更自由。

敏華老師:小時候很喜歡學習的我們,為什麼上了學反而不開心?

永康老師:小時候探索很開心,最大的原因是,能讓他有機會按照他的天性去發展。但傳統的學校缺失了這一塊,學校群學的學習方式,導致孩子們不習慣,甚至有壓力。 

除了素養教育,應變能力與自主學習力也同等重要

敏華老師:若我們能提供自由,讓孩子發展天份,好好地探索這個世界,他們應該會比較喜歡上學吧!但是這對我們的文化來說有點難度,如果我們太放鬆了,便會開始面臨很多的壓力,這時候怎麼辦?
永康老師:回到我們對於紀律上的了解,記得不要害怕孩子犯錯或是失敗,事實上所有的學習都是從失敗開始。我們需要讓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了解,老師與學生彼此之間的權利跟義務關係。老師不會因為你問的問題而責罰你,會尊重你,再者我們之間的互動應該是彼此扶持,形成良善的互動。
敏華老師:這個核心概念即呼應108課綱的翻轉教學,照理說推行108課綱,應該比較能夠讓孩子們喜歡上學吧?
永康老師:108課綱重視的態度,即為素養導向,在生活中非常重要,但培養應變能力及自主學習力,也很重要。傳統的分科常常去脈絡化,沒有跨領域的統整。未來面對世界的挑戰時,孩子需要更高的應變力,除了知識、技能、態度本身整合在一起,也必須讓孩子有自主學習力及應變力這兩把武器,以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

如何讓孩子喜歡上學

懂紀律、有自由
永康老師:教師的價值在於,能在每個孩子身上看到屬於他們的亮點,也能觀察出世界的變化,結合兩者,一步一步引導孩子發展出自己的潛能。若能在充滿自由又懂得紀律的環境之下,那麼孩子會依照自己的調性,去展現出他的生命色彩,每一個孩子就像一棵苗,長出不同的大樹,這不就是教室最美的一件事嗎?
敏華老師:永康老師說的「紀律」是指懲罰、獎懲嗎?
永康老師:紀律其實是意旨人跟人之間關係的互動,也就是說,孩子如何透過互動過程去了解一些道德原則,在群學中,必須學習與人相處的規範才能在喜愛自由的本性下,追求自己的夢想。

第二名學生的故事—傳統教學的限制

永康老師:這邊想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孩子他總是考第二名,有一天第一名的小朋友跟老師說他的課本不見了,老師到處找,找了好久發現第二名把第一名的課本藏在那個置物櫃的後面,第二名說如果沒有書讓第一名回家讀,他就可以考第一名。
敏華老師:心機好重,但好可愛的孩子
永康老師:這件事讓我們反省,如果課室中沒有排名,每個人都跟昨天的自己比較,我們還會去在乎誰第一誰第二嗎?
群學的基礎在於讓學生有大量的觀察和模仿,國外的混齡學習是很有價值的教學方式,他讓年齡小的孩子觀察、學習模仿大年齡的孩子,大年齡的孩子在老師的協助下變成領導人及典範,每個孩子知道自己在班級中的腳色,隨著年齡的變化身分轉變,每一年都學習新的腳色。
如果我們能夠從低年級開始,打造有紀律,自由探索且讓每個孩子發揮他們天性的學習環境,或許喜歡上學並非一件難事。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