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走過 不留痕跡

紀尹之 彰興國民中學

戶外教育活動有著能走出課室、教學活動多元活潑等特性,往往特別受到中學生的期待與喜愛;其中,八年級的隔宿露營旅行更是難得。
露營旅行後滿載著回憶與學習經驗離開,然而,對於活動場域我們留下些什麼呢?本次將透過《下課花路米-壯遊闖天下》〈蘭嶼的責任旅行〉單元,引導學子思考旅行足跡對環境的影響,提升對土地的保護意識。
紀尹之 彰興國民中學
戶外教育活動有著能走出課室、教學活動多元活潑等特性,往往特別受到中學生的期待與喜愛;其中,八年級的隔宿露營旅行更是難得。
露營旅行後滿載著回憶與學習經驗離開,然而,對於活動場域我們留下些什麼呢?本次將透過《下課花路米-壯遊闖天下》〈蘭嶼的責任旅行〉單元,引導學子思考旅行足跡對環境的影響,提升對土地的保護意識。

學習目標

  • 透過網路影片資源,回顧自身過往經驗,體察責任旅行的實質意涵。
  • 以隔宿露營為媒介,探究活動中永續環保之執行程度,省思可採取之具體做法。
  • 整合責任旅行與無痕山林的概念,透過承諾小卡的書寫,將所學運用於 3 未來之旅行活動中。

教學流程

活動一、過去足跡,積累成疾

旅行,能使個人經驗更為豐富,但過程中的種種決定,卻會為當地帶來深遠的影響。透過《蘭嶼的責任旅行|蘭嶼系列4-1|下課花路米-壯遊闖天下3》影片,使學生看見過去人們在美麗島嶼上所留下的垃圾足跡,體會在地居民對土地珍視的情懷,觀察不同價值觀所可能產生的想法歧見。

活動二、責任旅行,現在履行

依據隔宿露營兩日活動及生活所需,由學生自主規劃個人背包內物品,並介紹背包裝填原則以完成妥善的整備。

活動三、山林未來,有我守護

完成旅行後,邀請學生反思落實責任旅行所遇到的挑戰與收穫,回饋微小行動所可能帶來的改變。從隔宿露營的經驗出發,結合山野教育意涵,向學生介紹無痕山林(Leave No Trace, LNT)概念。

教學心得
學生現今多已習慣透過豐富的聲光、色彩與影像接收資訊,若單純透過一幀幀照片說明環境保護的重要,恐怕會被視為老生常談。但當學生看著年紀相仿的背包客在烈日之下用盡全身力氣只為清除海岸無邊無際垃圾的一隅,聽著在地人說著「你保護你的臺灣,我保護我的蘭嶼,我們只能彼此加油」時,可以感受到學子們靜下來回憶過去的自己是否有做到珍視環境?看著寶特瓶牆面,自己是否也曾在有意無意間隨手扔下大地難以消化的廢棄物?在課堂討論時,有學生分享自己曾到墾丁海岸走訪的經驗,說著滿地的瓶罐、漁網與烤肉用具是如何破壞照片構圖;也有學生分享自己淨灘的經驗就如同影片中的女孩,僅是為了應付志工紀錄而未曾落實。從影片連結自我經驗,讓我感受到對於環境保護這樣老套的詞彙,學生的想法正在鬆動,改變正一點一點發生。
為了保護環境,我們可以天馬行空地提出非常多不同的做法,但現實的限制與挑戰、每一個當下的抉擇,更是學生在露營活動中深刻體會的難題。從自備環保杯到遊覽車上一瓶瓶的礦泉水、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到炊事活動ㄧ包包的竹筷竹籤、不隨意丟棄垃圾到草地上的水彈槍課程… …,回到學校後學生七嘴八舌地分享著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以及自己在活動過程中思考的方法和曾做出的努力。「我一個寶特瓶用了兩天雖然有點噁心,可是我覺得少一個也好。」也有學生提到如果是自己在辦營隊的話,願意做出的、增加活動成本而更趨環保的調整。
因為露營活動的記憶猶新,因為看見眼睜睜的看著兩日所累積一箱又一箱的垃圾,因為知道負責任的行動是必要的,在書寫小卡時,學生靜靜的、端正的寫下與大地的承諾。每一張所寫雖然平凡,卻很真摯,若能持續累積這樣的行動,聚沙成塔,改變的力量不僅會在大地的面貌發生,也會在學子的心田照進更溫暖、更耀眼的光芒。

檔案下載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