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不透的是誰的心—其實我真的在乎

校本課程教師社群 台北市立松山家商

進入高中後,學生面對新同學、新科目及新挑戰,活動特別強調培養同理心和包容心,因為在求學過程中,分組和團體活動是必然的,也可能導致排擠和孤立等不當行為,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透過遊戲、角色扮演及討論,讓學生體驗被排擠的感受,進而增進對他人情感需求的理解。有助於減少校園內的衝突,也能建立更和諧的班級氛圍,讓每位學生都感受到被接納和尊重的重要性。
校本課程教師社群 台北市立松山家商
進入高中後,學生面對新同學、新科目及新挑戰,活動特別強調培養同理心和包容心,因為在求學過程中,分組和團體活動是必然的,也可能導致排擠和孤立等不當行為,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透過遊戲、角色扮演及討論,讓學生體驗被排擠的感受,進而增進對他人情感需求的理解。有助於減少校園內的衝突,也能建立更和諧的班級氛圍,讓每位學生都感受到被接納和尊重的重要性。

學習目標

  • 學習處理班級事務和團體活動
  • 學習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學習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活動一、從困擾走向共識
透過表單,學生將根據自己重視的程度排序不同主題,並分享在學校生活中最困擾的情況,這不僅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關注點,也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接著,學生將學習並運用ORID焦點討論法,這是一種有效的討論技巧,激發學生的思考,幫助他們深入分析和表達對影片內容的看法,提升他們的人權意識與社會責任感。

活動二、探索友誼的奧秘
學生以《青春發言人|交朋友好難?》作為引起動機,感受到交友的現實困難與重要性,深入探討交朋友的挑戰與價值。分組針對不同主題進行深入討論,並分享討論結果,教師進行總結時,分析當初投票結果,幫助學生更全面地理解友誼的本質與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性,透過課程增進學生社交技巧,讓他們學會珍惜與朋友的關係。

活動三、做個合格的目擊者
學生透過「校園目擊者」桌遊,深入體驗與反思校園生活中的人際互動與社會責任。觀看前導影片「高中版—筱希的故事」,了解桌遊規則,遊戲開始後,教師走動巡視各組,進行觀察與提醒,確保遊戲的順利進行。最後,各組將報告遊戲的判定結果與結局,並由教師進行遊戲的立意說明與總結,幫助學生理解在校園中做為目擊者的重要性,並反思如何在現實生活中積極面對與處理人際關係中的挑戰。

活動四、理解與共情的旅程
學生透過探討校園霸凌的不同角色,角色扮演與討論,增進對彼此情感的理解。感受到受害者的恐懼與孤獨,以及目擊者的無助與焦慮。分享不同角色的觀點,學生將認識到「熱心的人」的行為背後的想法。體驗「偷聽的人」與「想加入聊天的人」的感受,最後由教師進行動總結,鼓勵學生建立友善和尊重的班級文化,讓彼此成為支持的力量。

教學心得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體會到教學的靈活性和學生參與度的重要性,根據學生的參與情況進行調整。小組討論環節,學生表現得非常投入,可以考慮延長討論時間,促進更深入的交流;若參與度不高,則需縮短時間或改變活動方式,確保學生的興趣熱度。

過程中有影片、桌遊和學習單、padlet,老師必須事先熟悉,學生也需要專注, 才能透過活動體驗不同的議題,並進行反思,除了提升同理心和溝通能力,還有如何分析問題和與他人合作,從小組討論後的分享,能夠看到學生對於課程內容是否吸收,討論是否確實,不過整體實施比平常課程難度較高,必須要有幫手或團隊支持,這些反思將指導社群團隊改良未來的操作方式。

✍🏻關注人權議題嗎 [點我看更多人權教案]
👀人權相關影片看這裡 [點我看更多人權影片]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