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海洋小大使-食魚紅綠燈護海倡議

陳柏汝 新北市野柳國民小學

1. 在學生的背景知識上銜接中低年級課程,認識水與海洋的特性及其與生活的應用;並以學生生活經驗中常見的水域環境和水產品來進行學習。
2. 在學生的學習知識上讓學生透過遊戲教學的體驗操作認識水產品和水產品的特色,以及能知道如何選擇合宜的食用水產品。
3. 以食漁紅綠燈概念進行公民倡議海報繪製,並至野柳地質公園向觀光客進行分享與交流。
陳柏汝 新北市野柳國民小學
1. 在學生的背景知識上銜接中低年級課程,認識水與海洋的特性及其與生活的應用;並以學生生活經驗中常見的水域環境和水產品來進行學習。
2. 在學生的學習知識上讓學生透過遊戲教學的體驗操作認識水產品和水產品的特色,以及能知道如何選擇合宜的食用水產品。
3. 以食漁紅綠燈概念進行公民倡議海報繪製,並至野柳地質公園向觀光客進行分享與交流。

學習目標

  • 能了解海邊環境和產業的特性
  • 能探索與愛護水域環境
  • 能以感官知覺探索水域環境,覺察事物及環境的特性
  • 覺察人與環境的依存關係,進而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尊敬大自然

教學流程

活動一、認識常見的水產品

老師透過圖片,讓學生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生鮮水產和加工製品,並說明這些水產品在食漁紅綠燈中的地位與食用應注意事項。

活動二、拜訪海鮮餐廳
老師帶領學生至海鮮餐廳進行田野調查,以認識現在實際在第一線餐廳販售之海鮮種類、並了解食魚紅綠燈各個分類在餐廳中的分布情形,並針對往年學長姊的食魚紅綠燈宣導成果進行後訪。

活動三、釣魚手作
老師帶領學生進行磁鐵釣魚遊戲道具製作,讓食魚紅綠燈知識能透過遊戲方式達到宣傳給民眾之目的。

活動四、戶外課宣傳

將食魚紅綠燈磁鐵釣魚活動融入野柳國小每年兒童節皆舉辦的地質公園導覽活動,邀請遊客參加釣魚遊戲以認識食魚紅綠燈概念。

檔案下載

教學心得
教學實踐情形與成果:
  此次活動課程以將海鮮分為紅黃綠燈三種類別的「食魚紅綠燈」概念為核心,將「課堂教學」、「海鮮餐廳走訪」、「釣魚道具手作」、「地質公園解說」四個主題串連成主題課程實施。實施後成果頗豐,學生在多元場域探索與學習、並藉多種評量方式深化對於食魚紅綠燈的知識,留下的學習單、影音資料、海報與磁鐵釣魚道具都展示了學生的豐富學習成果。
  若他校教師要進行此單元課程,教學可能遇到的狀況主要是場域限制,因爲此主題活動以野柳國小為主,附近有許多海鮮餐廳,並且最終的解說活動實施在有許多外國觀光客的野柳地質公園。這些場域是他校若要實施課程會較難複製的部分。 故走訪海鮮餐廳部分若學校附近沒有海鮮餐廳,可至附近的超市或市場作為走訪地點。地質公園解說的部分可修改為解說給同校的學弟妹們體驗遊戲及解說,英文導覽的部分則可以視情況進行簡化或省略。
  教案成果大多數皆能達成學習目標,甚至學生們許多表現超出了原先預期,如招攬外國遊客進行遊戲及解說的環節,此部分是整個主題課程最考驗孩子能力的環節,但此次活動中學生在最終的解說活動中,面對說著不同語言的外國遊客,學生不僅沒有怯場,反而展現了值得讚許的行動力與勇氣,這是超出我原先預期的珍貴成果。
  學生在課堂吸收上皆能有效抓住重點並反映在評量成果上,回饋則大多是針對英文解說的部分感到難度較高。此次主題課程實施後,我也的確感受到食魚紅綠燈主題課程其實並不非常適合加入英文解說的部分,因為海洋知識非常廣博,要讓學生吸收翻譯成英文的知識,還要組織語句解說給觀光客瞭解,實已超出小學生的英文能力,故若有機會再進行此活動課程,英文的導覽解說部分可以主要由教師帶領、或簡化此部分。

教學心得省思:
  此次主題課程結合不同場域、使用不同評量方式進行學習與探究。得到的成果非常豐碩,雖然學生們的表現並未臻完美、卻是對全力以赴投入探索與學習的孩子們來說相當可貴的經驗。
  若未來繼續實施此課程,除前所述的英文部分會進行修正外,也會將整個主題課程的實施週期拉長,因為此次課程在一個月內實施完成,強度對孩子們來說有些高,故未來若會在實施課程,會將此課程的實施週期拉長至半個學期左右,對師生來說不僅壓力較小、也能夠吸收得更完整翔實。

一起觀看更多豐富的<<<公視海洋影音節目>>>點擊我🐟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