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做什麼?

陳沛寗 新北錦和國小

小時候不清楚大家為什麼不想跟我的那位組員一組,除了接納他,我沒有更積極的行動。從小到大,不同求學階段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同學,當一個團體出現霸凌或其他情形,不單是霸凌者需要教育、被邊緣的人需要協助,所有的人都能盡力,讓環境更友善是每個夥伴都能受益的。
陳沛寗 新北錦和國小
小時候不清楚大家為什麼不想跟我的那位組員一組,除了接納他,我沒有更積極的行動。從小到大,不同求學階段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同學,當一個團體出現霸凌或其他情形,不單是霸凌者需要教育、被邊緣的人需要協助,所有的人都能盡力,讓環境更友善是每個夥伴都能受益的。

學習目標

  • 能在觀賞影片後,與小組夥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 能在聆聽故事後與全班分享想法,並了解在霸凌事件中,旁觀者也是整起事件的一環
  • 能與組員合作進行桌遊,並說出隱藏的勝利條件
  • 能根據提問,具體寫下自己會如何幫助同學

活動一、是誰的錯?
透過影片及繪本進行提問與反思,不只是霸凌者,在事件中,旁觀者也是整起事件的一環。每一個人都是班級的一份子,伸出手,不再冷漠,反霸凌的責任不分你我。

活動二、校園目擊者
藉由桌遊體驗,討論針對各個事件可以給予的小廷哪些協助。贏家不是得最多分的人,更不是擁有最多注意力道具的玩家,營造一個對誰都友善的環境才是全班的勝利。

活動三、我能做什麼?
情境的建立讓孩子能培養換位思考的能力,在提問中反思,引導孩子將想法用具體且完整的句子與夥伴分享,最後將想法寫在小卡上,貼在公共的展示區,一點點善意慢慢累積,最後能匯聚成溫暖人心的暖流。

教學心得
在全班提問環節,孩子們多半很踴躍,關於是否有仔細聆聽他人回應這一點,除了老師或孩子重述外,我還可以接續他的回應繼續提問,或是請孩子們針對他的發言回應,需熟練掌握教學大綱並再次切回討論重點。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校園目擊者的遊戲中,每個事件都能達標,孩子們經過討論後,都很願意幫助小廷,可惜隔天才有時間安排討論,安排在能連續上兩堂的生活課進行活動比較合適。

以前進行與人際相處有關的課程時,大多進行繪本的融入及提問,雖然也能營造情境,但模式比較單一,很慶幸能參加研習,又找到有趣的學習內容可以分享給孩子們。在晨光時間會播公視兒少資源網的影片,一方面分享不錯的內容,一方面也可以鼓勵孩子們準時到班,效果比反省或加分更好!

✍🏻關注人權議題嗎 [點我看更多人權教案]
👀人權相關影片看這裡 [點我看更多人權影片]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